主要针对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制度的认证,包括生产环境、排污、节能环保等方面,即企业具有符合一定环保要求的“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、排放,促进废物回收利用,节约能源,节约原材料”的环境管理制度,面向社会和相关方。ISO14001旨在帮助企业实现自身设定的环境表现水平,并不断地改进环境行为,从而达到促进环境保护,推动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。
“以管理体系认证作为促进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,并为企业品牌建设夯实基础。进一步强化质量、环境、职业健康安全、能源、森林管理体系认证质量,优化服务内容,推动认证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、延伸服务。面向行业质量提升需求,鼓励引导认证机构加强技术研发和服务创新,着力提升管理体系认证在批发和零售、住宿和餐饮、金融、房地产、租赁服务、教育、卫生、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服务业重点领域的覆盖率。面向重点产品,推动建立追溯管理体系认证。”
为规范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,保证认证质量,促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,节能降耗,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,保护环境,生态环境部制定了本规定。《规定》指出,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遵循自愿原则,任何组织都可提出申请。
该指南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,使其能够以阶段式的、灵活的方式满足EMS的要求,适应其特定需求,让中小企业从开始阶段就获得收益并最终满足ISO 14001的要求。
该标准旨在为各组织提供框架,以保护环境,响应变化的环境状况,同时与社会经济需求保持平衡。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,使组织能够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。对于组织提升企业形象、强化和提高环境管理水平、增强国际竞争实力、实现污染预防、成本降低和持续改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1、营业执照
2、组织机构代码证
3、组织机构图
4、简介(注册地址和实际经营场所不一致时需说明)
5、制造行业需提供生产/加工或服务工艺流程图
6、管理手册,程序文件(包括Q,E,S,F体系)
7、厂区平面图(尤其是:污染物排放点分布图)
8、技术标准/强制性标准清单(企业标准,国家标准,行业标准)
9、使用设备清单
10、人员情况(有无倒班,有无分包,有无季节性用工,及分场所人员情况,在建项目人员情况)
11、污染物检测报告(一级风险)
12、了解“三同时”批复及环评批复情况
13、环境因素及重大环境因素清单(应对应至各部门、各生产区域的具体设备及工序点)
14、国家、行业及地方适用的法律、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清单
15、环境守法证明、非一级风险行业污染物检测报告